昔日“東戈壁”成今日“科技明珠”

2018-12-24   作者: 采集侠   来源: 网络整理

說起東戈壁,上了年紀的烏魯木齊市民應該不陌生。在改革開放大潮中,這個荒涼偏僻的地名漸漸被人們所淡忘,取而代之的是日新月異的北區工業園。原來北區工業園區

原標題:昔日“東戈壁”成今日“科技明珠”

說起東戈壁,上了年紀的烏魯木齊市民應該不陌生。在改革開放大潮中,這個荒涼偏僻的地名漸漸被人們所淡忘,取而代之的是日新月異的北區工業園。

原來北區工業園區很荒蕪,土質條件差,幾乎寸草不生,被人稱為“東戈壁”。經過14年的建設,昔日的不毛之地戈壁荒灘已變身綠樹掩映的科技新城。新時代孕育著新機遇,高新區(新市區)北區工業園在營造創新經濟生態中必將實現又一次新跨越。完善各類服務設施

目前,面積為26.35平方公裡的北區工業園,街道兩邊廠區林立,夏季道路兩旁綠樹成蔭、溪流潺潺,一個個游園各具匠心。

德蘭水技術股份有限公司健康水膜事業部常務副經理晁燕在北區工業園工作近10年。12月18日下午,晁燕乘坐3401路公交車從北區工業園回到市區。企業的班車、多條線路的公交車、出租車、各類社會車輛能隨時出入園區。

從2005年起,高新區(新市區)每年春秋兩季組織轄區志願者在北區工業園植綠。截至目前,超過10萬人次在北區工業園參加過義務植樹,植綠面積達197萬平方米,綠化率超過42%。高新區(新市區)林業園林管理局也利用園區可綠化用地建設特色游園,為轄區企業居民提供良好的居住、工作環境。

隨著入駐企業、項目的增多,北區工業園的生活設施也逐漸完善。“24小時便利店、各類商店也多了。”晁燕說。同時,餐飲企業入駐園區,為園區提供多種美食,各外賣平台也將外賣配送延伸至園區。

如今的北區工業園現代化工業廠房星羅棋布,街畔紅花綠地,已成為高新區(新市區)在全疆乃至西北地區首屈一指的花園式工業園區。企業集聚產值更高

12月19日11時,北區工業園管理辦公室主任楊檸來到高新區(新市區)北區工業園的新疆萊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了解企業動態。剛見到該公司副總經理劉雪萍,楊檸就問上次說的合同簽了沒有、多大金額。劉雪萍說,簽了,8000萬美元。

楊檸說,全球唯一的可生產22米寬幅多功能高分子農用膜生產線就在新疆萊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作為創新型科技企業,該公司今年產值將突破10億元,相當於2005年北區工業園建設之初全部企業產值的總和。

14年前,北區工業園這一片地方被稱為東戈壁。2004年開始建設的北區工業園,定位為高新技術成果轉化和科技型中小企業成長基地。當時北區工業園的企業隻有30多家,現在園區的企業都已經達到了300家,目前產值已達160億元。

北區工業園的企業、項目不斷落地,是高新區(新市區)舉全區之力作為后盾,為園區企業提供全面周到細致的服務,助力企業發展。

烏魯木齊市雲計算中心的運營公司烏魯木齊中科曙光雲計算有限公司總經理裴??說,高新區(新市區)作為一個國家級高新區,很清楚一家科技型企業的落地需要哪些條件,主動積極提供這些條件推動企業發展。高新區(新市區)多次專門召開會議聽取企業困難,並安排委辦局一對一解決企業困難﹔針對重點企業制定“一企一策”方案,實施精准扶持,進行跟辦、督辦。

作為高新區(新市區)重要的新型工業化基地,北區工業園以每年新增20多個落地項目的速度在發展。產業園區轉型升級

今年是我國改革開放和科技體制改革40周年,同時也是火炬計劃實施和國家高新區成立30周年。

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產業園區的建設發展也與時俱進,高技術含量、高附加值、高產業帶動性的戰略新興產業成為眾多園區的主導產業。北區工業園也有意識地打造產業鏈,力爭形成產業聚集效應。

在重點發展生物醫藥、電子信息及文化創意、新材料、節能環保產業的基礎上,智慧安防、黃金寶玉石加工等產業快速崛起。北區工業園逐步形成了專業孵化器+產業加速器+專業園區的格局,並大力推動第三產業優化升級,解決經濟結構特別是工業經濟結構突出問題,形成結構合理的、符合新區實際的現代產業體系。

人才與科技的支撐是園區長久的發展動力。高新人才大廈作為高新區(新市區)及首府凝聚人才、促進創業的重要載體,也為北區工業園的快速發展增添活力。高新區(新市區)與北京科銳國際簽訂戰略合作協議,共同打造“絲路之星”國際人力資源服務產業園。

近年來烏魯木齊高新區(新市區)依托全疆人才管理改革試驗區的建設,吸引和集聚了一大批高層次人才來該區創新創業,這也給北區工業園帶來越來越多的新鮮血液。

從北區工業園到高新區(新市區),其快速發展的背后是體制機制的不斷創新突破,凝聚著創業者辛勤的付出和敢為人先的擔當,其優先發展起來的先進技術帶動著地方經濟的持續增長。

在高新區(新市區)管委會副主任、副區長張?p文看來,隨著改革開放的繼續深化,越來越多的項目、越來越多的產業將會落戶北區,北區工業園的明天會越來越美好,它將會成為絲綢之路經濟帶上一個西部的耀眼的“科技明珠”。(牟敏)


(責編:周倩郎、韓婷)

  • 责编:采集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