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我市共受理举报咨询件1708件,其中举报(投诉)395件,同比降低59.65%;咨询1313件,同比增长32.23%。
停车收费仍居举报咨询首位。停车收费举报咨询341件,占比高达19.94%,与2017年相比增长30.65%,位居第一。主要原因集中在:一未能看到明显的明码公示,二对免费停放时间有争议,三涉嫌超过标准收取停车服务费,四投诉无资质黑停车场违规收费的增多。
物业收费投诉居高不下。物业收费投诉咨询265件,占15.50%,同比增长12.29%。主要是业主对相关政策的不了解,比如,误认为物业公司收取的装修保证金属于收费行为;将空置房物业管理费不低于合同约定标准的70%,理解为只能收70%。此外,也涉及少量的公共能耗费和商业用电问题。
商品房价格举报呈上升趋势。房地产举报咨询145件,占8.48%,同比增长7.41%。主要针对商品房销售价格和配套道燃气建设费、水电开户费等政策的咨询。同时,因年底商品房销售价格存在下行风险,业主对前期销售过程中的中介服务费产生疑义。
医药价格投诉增长较快。医药价格举报咨询143件,占8.36%,虽占比较小,但增长较快,同比增加13.49%。主要因省招标平台调整,部分药品价格上调,引起消费者的质疑;同时对价格放开的营利性医疗机构存在因“过度治疗”造成多收费。
商品零售销售投诉有所下降。零售商品举报咨询165件,占9.65%,同比下降3.51%。主要反映实行市场调节价的商品,不同经营者之间价格悬殊(如同样的商品,在不同超市的价格有所不同),以及未有效执行明码标价规定和有虚假促销误导消费者的现象。有所下降的原因来自群众逐渐理解了市场经济条件下多数商品的定价形式(市场调节价)。
网络举报投诉大幅下降。网络价格举报咨询45件,占2.63%, 与2017年相比减幅达92.78%。举报投诉数量的大幅下降,主要源于国家发改委出台了《网络交易价格举报管辖规定(试行)》,并对天猫商城等网络平台约谈后进行了规范,网络平台和商家的销售行为逐渐规范。同时,大量的职业举报人也不再举报。
今年,市市场监管部门将围绕群众关心、社会关注的停车收费、医疗药品服务价格、教育收费、景区门票、相对封闭区域内商品与服务价格等社会反映强烈的热点行业和领域,组织开展价格专项行动,加强对突发事件的市场价格监管,防止出现“天价事件”,不断提升举报案件问题处置的有效率和举报人的满意度。